农夫与蛇:郑和舰队向欧洲播撒文明的种子,意大利因中国吃上大米,得到了历法、海图,农业造船等诸多技术。然而,蛮族甜头一过,野心毕露
孟席斯在《1434》中提到过一件事:
1434年,一支由4艘船组成的中国船队抵达意大利,带去了当时中国人掌握的各项科技资料。这支船队只是中国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大型船队的一小部分。这支中国船队还派出特使(副使)从威尼斯前往佛罗伦萨市,向罗马教皇尤金四世转交了天朝皇帝的大量礼品,其中包括一些西方世界当时没有的世界地图、天体图和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其中包括《授时历》《星历表》《农书》,以及航海图、先进的造船技术等大量刻印本。
根据书中的考证,孟席斯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了多项具有革命性发明创造的国家,这些发明创造包括造纸术、火药、金属冶炼、复杂的水车灌溉系统以及嫁接技术等。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
“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人也吃大米,大米就是郑和船队帯来的,中国的精耕农业和水利技术,让意大利成了欧洲当时最富裕的国家。"
郑和舰队去了意大利几次?
有记录显示,一共去了三次。
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金四世
前任教皇马丁五世于1431年2月20日去世后不久,意大利教士康杜尔梅尔(1383-1447.2.23)当选为新一任教皇,法号尤金四世eugenius(1431-1447年在位)。
然而,他的教皇生涯就是不断流浪的开会生涯,从罗马到巴塞尔,从巴塞尔到费拉拉,从费拉拉到佛罗伦萨。
1431年后,由于战争的关系,面对信徒日益减少、入不敷出、权力被削弱的窘境,尤金四世只能朝着隔壁趋向于和平的托斯卡纳公国领主借了2.5万金币。债务到期后,托斯卡纳公国领主前来催债,苦哈哈的教皇尤金四世穷得叮当响,是一分钱都还不上。
想赖账肯定不行啊,于是,两个挨着的村落公国一合计,干脆把欠款换算成土地,就用地皮来平账吧!托斯卡纳公国对边境的博尔戈镇早已眼馋许久,破产的尤金四世只能将其割让。
看,这就是西粉们大吹特吹的“罗马”,明明只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村落,非得描绘成一个幅员辽阔、无比强盛的帝国。
可惜,在华传教士们是参照明帝国的形象来撰写罗马帝国的。也就是说,明帝国就是所谓的罗马帝国的故事原型。
1474年6月25日,在哥伦布航海的18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名叫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Paolo dal Pozzo Toscanelli,1397—1482)的修士写了一封信给葡萄牙里斯本的神父费尔南·马丁内斯·德·罗里兹( Fernan Martinez de Roriz,为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King Afonso V】服务,宫廷牧师,葡萄牙教长),这封信记录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日刊(航海日志)》(The Journal of Christopher Columbus)中。
信中,托斯卡内里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关键信息:
1、罗马教皇尤金四世接见过以为郑和舰队的使者,并且,写信人托斯卡内里自己也与该使者进行过多次接触,从他那里了解到许多东方大国的信息。通过该使者,托斯卡内里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地球仪。根据这个地球仪,绘制了一张航海图。
托斯卡内里曾给葡萄牙国王阿封索五世寄过一张“亲手绘制的海图”,上面画出了从北方爱尔兰一直到非洲几内亚湾的“西海岸线”。
2、因为看见过地球仪,并与郑和舰队的使者进行多次交流,托斯卡内里十分清楚地球是圆的。该使者来自一个有着叫刺桐(泉州)的大港和大汗、北部地区叫契丹的国度。托斯卡内里与觐见的使节长久交谈,谈到他们对于基督徒怀有深厚情感,还谈到该国的很多事情,如“家建筑的宏伟壮观”,“江海河流的宽广绵长”,以及“城市的数量众多"。
根据信中描述,托斯卡内里知道从葡萄牙出海一直向西航行,可以直接到达欧洲人梦寐以求的、渴望着的、充满香料和宝石的——印度(指“中国”)。
据说,这封信被秘密收藏在葡萄牙宫廷内一间叫做“地图室”的屋子里,哥伦布利用他妻子亲戚在宫廷中的关系,看了这封信。
“我知道,这条道路的存在是基于已被证实的学说,即地球是圆形的。
尽管如此,为了便于完成这个事业,我寄给国王陛下一幅我亲手绘制的地图。在这幅地图上标明了我们的海岸和岛屿。从这些海岸和岛屿出发,你们应当不停顿地向西航行。那地图同时也标明了你们要抵达的地区。你们必须在远离极地和赤道的地方停下来。
那地图还表明为到达盛产香料和宝石的国家你们要行驶的路程。您不必感到惊奇,我把生产香料的国家称作西方,而人们通常把这些国家称作东方,因为人们一直向西航行,向大洋的彼岸和地球的另一半的西方就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可是,如果您沿陆路行进,经过我们这一半地球,那么“香料之国”将在东方……”
托斯卡内里在信中进一步指出,从里斯本起西行共有26个等分,每个等分相当于250海里,总计为6500海里。从里斯本往西航行6500英里,即可到达天堂之城行在(杭州)。
从安蒂利亚岛到西潘古共有10个等分,即2500海里。
日本国( Cipangu )距安第斯群岛仅2500英里,故西行4000英里,即可率先到达这一“用黄金为寺庙和宫铺顶”(" they cover the temples and the royal houses with solid gold ”)的国度。
他的地图标明了西航的出发岛屿和一定会到达的地方,也标明了航行时在北极和赤道之间应当偏移的程度。
3、郑和舰队的使者来到了罗马教廷,信中描述道:
“他们高贵而博学,从他们那里获得了真实、优良可信的知识。”
“(中国)人口众多,邦国无数,郡县林立,江河绵长,建筑宏伟,城市万千”,“沿着一条河就有200个城市”,“有许多学者、哲学家、天文学家和许多精通自然科学的人统治着这个伟大的王国,并指挥着它的战争”。
“那个国家有许多居民,行省,王国和无数的城市,所有这些都由一个被称为大汗的王子统治,在我们的语言中,大汗的意思是‘万王之王’(即华夏所称‘天子’)。”
根据这封信可以确证宣德年间,郑和舰队到达过佛罗伦萨的罗马教廷,其特使的确见过教皇尤金四世,而且,还赠送给他一个地球仪。
巧合的是,1474年,哥伦布也在与托斯卡内里神父频频通信,在信中他与之询问、探讨有关从海上通往印度(即中国)的航线问题。
托斯卡内里神父原本就有西航前往东方伟大天堂的构想,他在回信中对哥伦布说:
“通过大西洋到黄金和香料王国,是一条比葡萄牙人所发现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径。”
为了说明向西航行可以抵达印度的可能性,托斯卡内里特意送给哥伦布一幅新绘制的世界地图,向其说明了这条秘径。
一艘船可以向西航行到达圣布兰登岛(St. Brandon’s Island)、安蒂利亚(Antilla),然后到达西邦戈。一旦一艘船到达安蒂利亚和西邦戈,它就可以继续向西到达东印度群岛(注:西方人所说的印度指的是中国)。
托斯卡内里
那么,托斯卡内里的航海图是从哪里来的呢?
显然是从与之交流多次的郑和舰队副使那里得来的。因为此前的他对外面的世界、对东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仅凭他自己,是根本无法绘出全球航海图的。
无独有偶,在郑和舰队来过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后,1459年,威尼斯人弗拉.毛罗( Fra Mauro ,意为“毛罗修士”)为葡萄牙国王阿尔方索五世( Alfonso V ,1432-1481)也完成了一幅巨大的圆形世界地图(239厘米×229厘米),现藏于意大利威尼斯马尔恰那国家图书馆。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在郑和副使抵达佛罗伦萨送给教皇尤金四世一大堆中国典籍和航海图之后,才把地图绘出来?
而且,这幅《弗拉毛罗地图》中也有一条通往中国的秘径?与托斯卡内里神父在信中告诉哥伦布的一模一样?
更吊诡的是,图中还画有中国的卢沟桥??? 毛罗修士到过中国吗?见过卢沟桥长什么样吗?
显然没有。
那他凭什么知道卢沟桥,还能把它画出来呢?
《哥伦布航海日记》有多处提到“西邦戈”(西潘戈):
十月六日 就到不了西邦戈岛。他认为,一旦偏离航向,到不了该岛,就不能很快抵达大陆。
十月十三日 为不耗费时间,吾欲尽快航行,寻找西邦戈岛。
十月二十一日 据随船土人用手语相告,该大岛可能就是西邦戈岛,此地岛民叫古巴。
十月二十四日 我认为彼等所谓之古巴岛也即人们经常谈及的充满奇闻异事的西邦戈岛,从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看,它也正在这一海域。
十二月二十四日 两人在叙述黄金产地名称时提到了西邦戈。他们把西邦戈叫西宝,说该处肯定盛产黄金。
一月四日 他最后说,西邦戈就在该岛上,上面盛产黄金、香料、乳香和大黄。
这个“西邦戈”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Cipangu”(还有“Zipangu”、“Gypungu”、“Jipangu”、“Zapangu”、“Zipango”、“Cipango”等多种拼法)。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这些拼法如何变化,它们都是基于汉语发音,——即“日本国”的汉语发音,例如,“Ci(日)-pan(本)-gu(国)”。
经过古今中外大量学者的考证,也基本上认定《哥伦布航海日记》中的“西邦戈”就是日本国。
当马丁内斯神父将托斯卡内里信中的内容转告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King Afonso V)后,阿方索五世想获知更多情况,便派遣使者带着马丁内斯的回信去佛罗伦萨找托斯卡内里。
托斯卡内里回信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答复相同询问时,也把上述信件的抄件,以及所附的相同海图,一并寄给了哥伦布。
大约1480年左右,其副本出现在哥伦布手中。据哥伦布之子费迪南德所说,这封信中透露的内容,事实上成为哥伦布"发现印度”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
托斯卡内里第一封信的原拉丁文文本,保留在哥伦布一部藏书的空白页上,于1871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被学者哈里塞( Henry Harrisse )发现。不过,该信中所附的地图已经佚失。
后来,学者们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根据托斯卡内里信件内容,以及受托斯卡内里影响的两幅地图——1489年或1490年马尔泰勒斯·日耳曼努斯(Martellus Germanus)绘制的世界地图、1492年马丁·贝海姆完成的世界地球仪,将原信所附的地图进行了重新复原,如下所示:
1898年,贾斯汀·温莎(Justin Winsor)也对托斯卡内里寄给马丁内斯的地图进行了推测性复原。
进入20世纪后,德国波恩大学东方学院院长保尔·卡莱教授 ( Paul Kahle)也有一项有力的研究尝试还原了托斯卡内里信中所述的地图(即寄给哥伦布的那幅)。
保尔·卡莱教授在土耳其《皮里·雷斯地图》(绘于1513年)中,发现了土耳其海军司令皮里·雷斯将一幅来自哥伦布的地图通过拼接的方式融入其中。
这幅地图的奇怪之处在于,它将哥伦布业已探测过的海地岛和古巴岛,分别描绘成南北向大岛屿和大陆的形状。这个情况,唯有根据托斯卡内里信中的描述去解释方才契合。
换言之,这部分地图实际上依据的不是哥伦布经过探测后出现的地图,而是根据托斯卡内里于1474年信中所附海图制作的。它把向西航行的最终目的,描述成到达亚洲东岸的“契丹省和蛮子省”(中国)和“西潘戈”(日本国)。前者位于大陆,后者则被理解为一个南北向的大岛。
同样在出发前就得到一份详尽海图的情况,也发生在麦哲伦身上。
1507年,马丁·瓦尔特泽缪勒就出版了他的美洲地图和太平洋地图,比麦哲伦启航要早12年。
1515年,在麦哲伦启航前4年,约翰内斯·肖纳尔就出版了一张标明“麦哲伦海峡”的地图。还没去,就已经“发现”了,呵呵。
有意思的是,上述两位制图者,一个是来自德国乡村、没有任何航海经历的牧师,一个是法国东部的制炮工匠,连大海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不知大家看了上面托斯卡内里的那封信感觉如何,笔者从其描绘中感受到的是激动、艳羡,躁动,小心翼翼却又按捺不住兴奋,我仿佛看到了一双双渴望与贪婪的眼睛。
不可否认的是,欧洲所谓的航海探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中国。
郑和舰队将文明传播四方,教化万民,而蛮族内里的野心却是向往、占有、抢夺、劫掠。
最后,鉴于太多人被西方伪史仍旧蒙蔽双眼,有必要再次提醒,请大家记住:
印度考古学家经过将近百年的努力发掘与寻找,至今没有发现任何雅利安人在16世纪之前曾经进入过印度的证据。不但没有找到,反而意外发现拥有高度文明的黑发、栗目、黄肤的华夏人种很早就曾统治过印度,并在那里建立了很大规模的城市的事实。
印度所谓白种人的特征是16世纪后进入南亚殖民的白人,与黑发、栗目、黄肤的人种、以及黄黑混血人,三者之间再次混血杂生的遗腹子。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知道西元五世纪之前南欧以及整个欧洲大陆上没有金发碧眼、白肤人种的族群存在。
考虑到遗腹子的关系,西人在编造伪史时就特意鼓捣出了一个所谓的“种姓制度”。其实,16世纪之前,那片地方是没有种姓制度的。
18世纪之前,也没有所谓的“希腊王国”、“罗马帝国”这个称呼。
有一个基本事实一定要记住,学过华夏堪舆学的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高寒地带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缺乏阳光,一直是智能发育欠佳、低弱群体的生活范围。在这样的苦寒之地,很难诞生高度发达的文明。若是不相信的话,把最近几千来的历史拉出来看看就明白了,有哪个辉煌灿烂的文明产生在这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有吗?
相反,直至17世纪,高智、高德、高能者一直占据着北纬三十度附近的宜居带。
从这个角度而言,能从历史长河的视角来理解为什么华夏不对外殖民的原因吗?因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区域,就在北纬三十度附近。而这个秘密,早已被华夏先祖发现。故此,祖祖辈辈将九州认定为适合长期生存与繁衍的风水宝地,世代守护。
有鉴于此,谁还会舍本逐末、弃良逐劣,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呢?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